“不,他(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)不应该打击莫斯科。”美国总统特朗普15日否认自己曾要求泽连斯基将莫斯科作为打击目标。自从特朗普14日给俄罗斯下达“50天最后通牒”,并发出“100%关税”威胁后,关于特朗普是否真的改变了对俄罗斯的态度,一直是各方关心的问题。美联社称,一些美国议员担心,50天的窗口期可能让俄罗斯有时间发动“夏季攻势”,控制更多乌克兰领土七星配资,最终在谈判桌上掌握更大主动权。路透社16日发表独家报道称,消息人士透露,俄罗斯的研判结果是,俄方不会受到特朗普最新表态的影响,将继续战斗,俄罗斯的经济和军队足够强大,可以承受任何额外的西方制裁。
为什么是50天?
英国《金融时报》15日引述两名知情人士的话称,特朗普本月4日同泽连斯基通电话中问道:“你能打击莫斯科吗?……你还能打击圣彼得堡吗?”泽连斯基回答说:“当然可以。只要你给我们武器,我们就能。”白宫发言人稍后否认这一说法,称《金融时报》断章取义。特朗普15日表示,乌克兰不应将莫斯科作为打击目标,美国不会向乌克兰提供远程导弹。被问及他是否站在乌克兰一边时,特朗普说:“我不站在任何人一边。”
特朗普14日发表“重大声明”,称如果俄罗斯没有在50天内同乌克兰达成和平协议,美国将对俄征收“非常严厉”的关税及次级关税,可能达到100%。许多分析认为,这表明特朗普对俄罗斯的态度发生了重大转变,但因为他的声明缺乏更多细节,越来越多的媒体对此产生质疑。
“为什么是50天?”美国广播公司(ABC)16日发文称,一个明显的问题是,为什么特朗普选择给俄罗斯50天时间?一种可能的解释是,这个时期是俄罗斯“夏季攻势”预计将持续的时间。美国Axios新闻网最近报道称,普京本人甚至在最近的一次通话中告诉特朗普,他将在60天内发动一次重大攻势,以巩固对乌克兰东部各地区的控制。有评论认为,如果这一消息属实,特朗普的50天窗口期似乎更像是给俄罗斯的一张许可单,而不是最后通牒。
据ABC报道,15日,当被问及为什么决定给俄罗斯近两个月的时间时,特朗普转移了话题,称“我不认为50天时间很长,可能会更早”。
英国广播公司(BBC)称,特朗普的表态在乌克兰没有产生好的反响。乌克兰最知名的政治人物之一、基辅市长克利奇科在接受德国电视台采访时质疑:“为什么要等这么久?”他说,俄罗斯的攻击已变得“更加猛烈”,在这50天内可能会有更多人丧生。
据塔斯社报道七星配资,俄外长拉夫罗夫15日表示,俄方正试图弄清特朗普50天最后期限言论的意图,“之前他曾说过24小时,也说过100天,这些我们都经历过”。拉夫罗夫称,特朗普明显正在承受来自欧盟和北约领导人的巨大压力,后者肆无忌惮地满足泽连斯基的要求,持续向乌克兰提供包括进攻性武器在内的现代化军备,而这都由西方国家的纳税人买单,他们遭受的损失越来越大。
“如果你答应给武器,但让别人付钱,这就不是你给的”
特朗普15日还释放了一个信息:新的“爱国者”导弹防御系统正在由德国运往乌克兰,美国将得到“付款”。在向乌提供武器问题上,这位美国总统一直坚持:北约盟国将为乌克兰购买美国武器提供资金,美国给乌克兰的武器应该由欧洲国家付钱。
据“德国之声”报道,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拉斯15日对特朗普承诺向乌克兰运送更多武器表示欢迎,但表示“希望看到美国分摊账单”。她说:“如果我们为这些武器买单,那就是我们的支持。我们呼吁每个人都应该这样做。如果你答应给武器,但让别人付钱,这就不是你给的。”
“欧洲领导人逐渐学会了和特朗普打交道,如果欧洲人出钱,特朗普就同意向乌克兰提供武器,从而让美国获得利润。”美国“政治新闻网”欧洲版16日称。据报道,欧盟至少4个成员国已决定不参与为基辅采购美国武器的倡议。首先是法国,法国总统马克龙一直希望发展欧洲自己的武器生产。意大利《新闻报》援引消息人士的话称,意大利由于缺乏资金也不会加入该项目。此外,捷克和匈牙利正式宣布拒绝参与采购倡议。目前积极参与该倡议的国家有德国、瑞典和丹麦。
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16日表示,俄方正密切关注西方对乌武器援助问题。针对美国向欧洲出售武器再由后者转交给乌克兰,佩斯科夫称:“这就是一桩生意。”他同时呼吁各方对乌施加压力,促其与俄罗斯举行新一轮会谈。
只是试探普京的临时策略?
路透社16日援引3名接近克里姆林宫消息人士的话称,俄罗斯仍然决心继续在乌克兰的战争,直到西方同意按照俄方条件实现和平。
报道称,俄罗斯领导人相信,俄方目前在战场和国防生产方面拥有优势,俄罗斯在炮弹制造等关键领域超过了北约。西方压力对俄方造成的经济损失被视为更大战略目标中的次要因素。俄方的军事和经济能够承受额外的西方压力,包括制裁和关税。
ABC的报道也提到,俄罗斯分析师塔季扬娜·斯塔诺瓦娅在社交平台X上写道,俄罗斯精英中的许多人认为,特朗普的新动向只是意在试探普京的临时策略,“一旦这种施压被证明没有效果——预计很快就会——特朗普可能会恢复外交路线,包括向乌克兰施加压力以达成妥协。”
更多热点速报、权威资讯、深度分析尽在北京日报App
作者:肖新新 于文
升富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